新中國成立70年來,航空人不忘初心,披荊斬棘,用航空夢托舉偉大的中國夢、強軍夢,把忠誠與奉獻銘刻在云端,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在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中,我國民機產業走上快速發展通道。“新舟”系列飛機筑夢藍天,國產新支線客機ARJ21完成研制、適航取證并載客飛行;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成功,進入試驗階段;中俄聯合研制寬體客機CR929進入初步設計……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智慧凝結的力量,中國“新翼”雖羽翼未豐,但正以昂揚的姿態飛向世界!
一朝首飛
航空人半世紀夢圓
新中國航空工業是以仿制前蘇聯軍民用飛機起步的。改革開放以來,在軍用飛機領域,中國自主研發了多型機種。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民用飛機產業一直相對落后,沒有走出仿制的模式。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用飛機,并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商業上的成功,是幾代航空人的夢想。
在總結我國民用飛機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中國政府做出了研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渦扇支線客機的戰略決策。2002年4月30日,中國新型渦扇支線飛機項目正式立項。2003年,在ARJ21立項一年之后,國家成立“大飛機項目論證組”對大飛機項目進行論證。2007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大飛機國家重大專項組織實施。
大飛機項目的確立,猶如一聲春雷,令廣大航空人為之振奮。2007年12月21日,ARJ21-700在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上海飛機制造廠完成總裝下線。2008年11月28日ARJ21-700在上海成功首飛,標志著我國在民機產業領域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成功可靠的發展道路。2014年12月30日,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在北京向中國商飛頒發ARJ21-700飛機型號合格證,成為我國航空工業的又一里程碑。2015年11月29日,ARJ21新支線飛機從上海飛往成都,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這是我國航空工業又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走完了噴氣式支線客機設計、試制、試飛取證、生產、交付全過程,具備了噴氣式支線客機的研制能力和適航審定能力。
ARJ21-700新支線飛機從立項、研制、首飛再到首航歷時14年時間,參研人員和生產人員走過了一條十分曲折坎坷的道路。“飛上藍天”,這個體現著國家意志的愿望,跨越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漫長距離,將歷史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個航空工業向產業化發展的新時代!2016年6月28日,ARJ21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如今,11架ARJ21飛機已在首家運營商成都航空“服役”,累計安全運營超過9000小時,運送旅客27萬人次。
隨著大飛機項目正式立項,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登上我國航空產業的舞臺。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飛在黃浦江畔成立,是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也是統籌干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的主要載體。
2014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走進綜合試驗大廳,登上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他對C919給予了殷切期望,他強調,要做一個強國,就一定要把裝備制造業搞上去,把大飛機搞上去,起帶動作用、標志性作用。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成功首飛。由字母C開頭的大飛機首飛成功不僅代表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大客機,更意味著世界的天空即將開啟由波音、空客和中國商飛構成的全球民機新格局。
砥礪前行
“新舟”系列風雨兼程二十載
民機制造是對一個國家研發、制造等綜合能力的嚴格考量。在國家部委等上級單位的關心、扶持下,1988年,航空工業在對支線航空市場進行了充分調查、研究和論證后,啟動了“新舟”60飛機的研制工作。20年,“新舟”飛機書寫著百折不撓的精神、改寫了中國民機的歷史;也走出了一條從研制生產到市場開拓,再到全球化支援服務的艱辛道路,也探索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國內外樹立起了中國民機的品牌。
2000年2月25日,“新舟”60飛機首飛成功,同年6月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12月取得生產許可證。一年內,“新舟”60飛機一鼓作氣,完成首飛、取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幾個關鍵動作。
至此,“新舟”60飛機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因為廣泛吸收和采用了當代世界先進的航空技術,又經過多年的技術改進和性能完善,“新舟”60飛機的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環保性、適應性、維修性均達到或接近世界同類先進客機水平。
“新舟”作為后來者要在市場中躋身必然不易。2004年,商務部為“新舟”60的銷售打開了新通道,航空工業首先將目光投向非洲市場。非洲國家津巴布韋簽署2架“新舟”60購機合同,實現銷售“破冰”。一時之間,“新舟”60飛機的銷售捷報猶如春風蓓蕾,次第傳開。歷經10余年的開拓,“新舟”系列飛機已經交付100多架,分布在亞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18個國家共30多家用戶近300條航線上,已累計飛行超過47萬小時、44萬起落,運客量突破1100萬人次。與此同時,以“新舟”飛機運營為平臺,幫助一些發展中國家建立了適航體系、完善了適航監管能力,實現了中國標準的對外輸出,提升了中國標準的影響力。
2008年10月9日,“新舟”600飛機首飛成功;2009年9月開始進行型號合格審定試飛、適航驗證及改進試飛。在科研試飛的100多個日子里,“新舟”600以其卓越的性能、優異的試飛成績,寫下了中國民機科研試飛的輝煌篇章。2010年5月,“新舟”600取得型號合格證,成為“新舟”家族的新生力量。
“新舟”系列飛機包括“新舟”60客機、公務機,“新舟”600客機、貨機,及其衍生出的多種用途的飛機,以及正在研制中的全新一代渦槳支線飛機“新舟”700。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舟”系列渦槳支線飛機沿著市場化、國際化的軌跡啟航展翼,將國家的至高意志、幾代航空人的追夢變為提速騰飛的現實。“新舟”渦槳支線飛機不斷改進改型和系列化發展,形成了客運型、貨運型、公務型、海監型、增雨型,多型并舉、多用途發展的新格局;其中,“新舟”600完成適航取證并交付用戶,全新研制的“新舟”700飛機研制進展順利。截至目前,“新舟”系列飛機累計交付100余架,在18個國家和地區32家用戶的近300條航線上運營,為打造國產民機品牌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新舟”700飛機詳細設計工作即將完成。未來,“新舟”700飛機還將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同時,也進一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絲路沿線國家經濟文化互聯互通、共享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通過系列化發展,更大程度擴展“新舟”系列飛機的使用范圍,增加機隊規模,發揮更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為特種用途飛機提供平臺支撐,通過多領域的應用檢驗飛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使用性,促進航空工業民機發展能力的提升。近20年時間,從“新舟”60走向“新舟”700,量與質都在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讓中國民機之翼更加豐滿有力。
藍天競舟 奮楫揚帆正當時
新中國成立后創建的中國航空制造業,歷經70年的曲折,在航空軍事裝備的研制生產方面,從早期與國際先進航空制造業相比的“望塵莫及”,已經發展到今天“望其項背”,為國防建設做出巨大的貢獻。然而從“大型客機”研制到“商用飛機”研制的轉變,不只體現在字面上,而是從產品結構、技術路徑以及市場探索全方位的提升。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為了實現中國航空制造能力的雙翼齊飛,航空工業始終將發展中國自己的民機產業作為歷史使命,矢志不移,實現了國產民機全球化規模運營,形成了“新舟”系列渦槳支線飛機、AC系列民用直升機和AG系列固定翼通用飛機三大產品系列,實現了從蹣跚起步到振翅欲飛的跨越。在渦槳支線飛機方面,改革開放之初,針對國內航線全部被進口飛機占領的情況,航空工業奮起直追。1986年1月,運7-100飛機正式投入使用,一舉突破了國產客機在國內航線運營零的紀錄;到1990年底,運7系列飛機共交付65架,在160余條航線上累計安全飛行了15萬飛行小時、15萬次起落,成為當時中國民航支線客機最大的機群。
12年的飛翔、1100萬人次的運送,“新舟”飛機站在了繼往開來的新起點。為實現航空工業躋身世界一流渦槳支線客機制造商的發展目標,航空工業從21世紀初就制定了“新舟”60“新舟”600與“新舟”700“三步走”的基本戰略。即在“新舟”60客機成功研制并投入市場的基礎上,通過優化性能推出“新舟”600,進而瞄準未來市場研發“新舟”700。這一基本戰略在10多年間得到穩步推進。
ARJ21新支線飛機的研制歷經14年,包括航空工業和中國商飛在內的航空人嘔心瀝血,走完了我國首款自主研制的噴氣支線客機設計、制造、試驗、試飛全過程,攻克了鳥撞試驗、全機高能電磁場輻射試驗、閃電防護間接效應試驗等一大批重大試驗課題,掌握了失速、最小離地速度、顫振、自然結冰、起落架擺振等一大批關鍵試飛技術,掌握了一大批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積累了重大科技項目管理經驗,初步探索了一條“自主研制、國際合作、國際標準”的民機技術路線,構建了民機技術創新體系,建立了民機產業體系,提升了我國產業配套能力,培育鍛煉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民機領軍人物和人才隊伍。
航空工業作為我國航空制造領域的國家隊,在C919的研發和制造中同樣擔當著主力軍的角色。在C919飛機歷時9年的研制過程中,航空工業30多家單位全面參與了C919飛機在機頭、機身、機翼、機載系統、發動機等方面的研制工作,航空工業成飛、西飛、沈飛、洪都等單位分別承擔了C919飛機的機頭、機身、機翼等絕大部分機體結構件的研制工作,為C919飛機的成功首飛做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將有3架全新國產大型客機C919進行首次試驗飛行,C919的批量生產也正在加緊進行,試飛工作將全面提速。截至2019年2月,C919大型客機已獲得國內外28家用戶的815架訂單。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伴隨著ARJ21新支線飛機交付運營、C919大型客機首飛和中俄遠程寬體客機立項研制,以及將迎來“新舟”700飛機的下線首飛,我國民用飛機正在向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方向快速推進。通過C919和ARJ21新支線客機研制,我國掌握了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加快了新材料、現代制造、先進動力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推進了流體力學、固體力學、計算數學等諸多基礎學科的發展。“新舟”60飛機在為國外近20家客戶的運營進行服務保障、改善出行條件的同時,更是幫助“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培養了各類民航人才、建立起獨立的適航體系。在這些地區,依靠“新舟”的飛翔,實現了從打開空中通途到人心相通,讓“新舟”成為“一帶一路”上代表著中國態度、中國服務的名片。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70年的艱辛磨礪,我們挺直了腰桿,飛上了云端。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民機將承載著期望,在世界天空中翱翔!(任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