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北京召開科技創新與人才工程大會。大會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建設現代航空工業體系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一體部署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高位推動集團公司全面深化改革。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國防科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航空學會、中國航發、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4家單位領導和嘉賓出席大會。
國家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張姿、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周新民出席會議并講話;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偉院士代表集團黨組作題為《建領先科技優勢 筑卓越人才高地 塑全面創新格局 為建設航空強國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大會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紀檢監察組組長、黨組成員任玉琨宣讀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國家航空戰略院士工作委員會委員、科技委相關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聘任名單;上級領導、與會集團黨組領導為新聘任的戰略科技后備人才和首席技術專家代表頒發聘書;周新民為產業鏈重點任務承擔單位頒發責任狀。國家大飛機重大專項專家咨詢委主任張彥仲院士出席會議。會議由黨組副書記李清堂主持。
《報告》回顧了黨的二十大以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貫徹落實“創新決定30條”,整體推進“十四五”規劃、科技創新大會部署,全面實施科技創新五大行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取得的積極進展。《報告》強調集團上下要全面落實集團黨組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航空工業體系的決策部署,一體化推進科技和人才事業發展,肩負起強國、強軍、強企重要使命,為航空工業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航空強國建設努力奮斗。
張姿肯定了黨的二十大以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張姿指出,要深刻認識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錨定百年建軍目標提升體系創新總體效能;要加快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先進制造能力、人才供給能力,確保全面完成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重點任務。
周新民在題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凝聚科技人才合力 為加快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注入強大動能》的講話中指出,集團公司要深刻認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準確把握創新是第一動力、高度重視教育是百年大計,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一體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形成推動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
周新民強調,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增強戰略定力,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聚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動科技和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要整體部署和一體推進深化組織體系改革、政策供給改革、研發資金支持改革、試驗設施建設改革、“約束”措施改革、技術創新平臺改革、需求體系改革、教育培訓體系改革、“揭榜掛帥”制度改革、人才體系改革十大改革舉措,全面保障新時代航空強國目標如期實現。
周新民要求,集團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各級黨委要強化政治擔當,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推進改革舉措落實落地;要強化思想引領,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矢志創新;要堅持開放合作,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水平科技創新;要強化評估與督查,完善科技創新與人才發展檢測評估體系,強化監督檢查,督促科技人才改革舉措全面落實落地。
大會發布了“1172”政策制度與文件,即《集團黨組貫徹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工作任務》一個黨組文件,《航空技術體系、一體化實驗室體系、專業總師體系(征求意見稿)》《共建共享共用軟件清單(1.0)》《科技創新自主投入計劃及首批項目清單》《促進院士專家作用發揮意見》《加強博士培養使用若干舉措》《關于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等七個專項任務落實舉措和《科技創新綠寶書(2024)》《人才隊伍建設白皮書(2024)》兩本體系指導書籍,全面系統地部署集團公司一體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的工作任務,指導支撐集團公司所屬單位開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會上播放了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成果專題片。
李清堂提出三點工作要求,一是迅速傳達學習。集團總部各部門、所屬各單位會后要認真組織學習貫徹,凝聚思想共識、強化使命擔當,確保會議精神傳達落實到位。二是抓好貫徹落實。各單位要認真分析研判本單位一體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深入落實大會發布的“1172”政策制度與文件,明確任務措施和具體行動,確保一體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取得新實效。三是及時總結經驗。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是大的系統工程,各單位要立足建設現代航空工業體系,系統總結本單位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方面好的經驗做法,并在集團范圍內共享共用,共同為新時代航空強國建設積極貢獻力量。
本次會議采用“現場+視頻”形式召開,主會場設在云湖,同時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部及各有關單位設有112個分會場,共2000余人參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院士、總助級高管、總部各部門部長、集團二級單位及部分三級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技術領軍人才代表、項目人才代表等在主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