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有一個故事叫‘忒修斯之船’。講的是一艘帆船退役以后,被當作圣物供奉。在幾百年間,雅典人不斷拆掉朽爛的船板,換上新的船板。于是,在愛好哲學的古希臘人那里,開始爭論一個問題,現在的忒修斯之船到底是不是原來那艘?”企業生產的產品也是一樣,比如我們制造的飛機,從一開始使用木質材料,到金屬材料,再到現在的復合材料。好比這條船,飛機的用途還是能量和信息的運載和轉移平臺,但隨著技術進步,這個平臺的每塊“船板”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這變化離不開創新驅動和引領。說到創新發展,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沈飛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李克明生動地打了一個比方。
李克明認為,國家在幾年前就把創新驅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而產品創新是一條完整的價值鏈,主機企業直接面向市場和客戶,需要精準捕捉用戶需求,帶動價值鏈上所有的參與者協同創新,大家共為創新主體,交付一個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甚至超越用戶期待的產品。“所以,交付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是我們的底線。如果能夠更加精準地識別用戶痛點,通過先進技術轉化和創新突破,去牽引用戶的需求,應該是我們的更高追求。”
主機企業應該強化牽頭作用,尤其要重視產品預研工作。“主機研制單位,對于科技創新發揮著目標牽引的作用,經過超越當前想象未來能力和需求,可以衍生出來概念產品,概念產品又可以分解出很多支撐技術的需求,這些技術應該再往下分解,分解到產品價值鏈條上,價值鏈條的參與者提前做這些技術的儲備預研,然后依次往前推進。”
李克明告訴記者,在創新鏈條中,企業更應該專注于技術成熟度在四到六級的研發和七到九級的量產。那么,前端的一到三級技術成熟度的技術創新工作,則要依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或者由校企合作來提供創新原動力。未來的創新生態圈的建設,就是要把創新鏈條上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有機銜接在一起,各個參與者都是創新鏈條的主體,共同貢獻自己在鏈條上的智慧。“我們航空裝備就是要充分體現創新特性,沒有創新的產品就沒有比較優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在李克明看來,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只靠企業是不夠的,還需要政策環境、外部科研條件等的支撐,需要形成一個用戶、企業、科研院所、地方有機合作的、完整的產學研生態圈,打造健康的創新環境。沈飛公司作為駐遼企業,地方創新環境建設也必將有力促進公司的發展。近年來,中科院與遼寧合作緊密,院地企合作成果豐碩,不斷深化合作機制,共同打造創新平臺,在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轉化、孵化出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助推企業技術進步。不僅加強了地方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能力,還促進了人才的引進,激發了創新熱情,改善了創新環境。
因此,今年兩會,李克明帶來一份關系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小切口”建議,建議中國科學院加大與遼寧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加大合作的數量、規模、層次,將更多中科院所屬院所在遼建立分支機構,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數量和經濟規模。
李克明認為,科技創新是當前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中科院支持遼寧科技創新,對推動東北振興發展意義重大,對于打造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的創新生態圈意義重大,對于地處遼寧乃至東北的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將發揮重要作用。(劉文波 吳瓊 馬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