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进一出抽搐大尺度视频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AV麻豆不卡_日本簧片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人妻互换激情

兩會新聞
航空工業全國人大代表談技能人才的成長之路

  一邊是受制于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技能人才的培育追趕不上企業要求,一邊是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新青年們心中有誤讀、有迷惑。隨著我國技能人才隊伍的年輕化,這種尷尬局面一直沒有得到改善,“怎么能讓年輕人們愿意從事和勝任技能工作,怎么讓他們理解出自己心中的工匠精神”是來自產業一線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共同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能。困難挑戰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潛能。”

  智能制造領域要實現人才跨越式發展,不僅需要國家地方的政策扶植,更重要是激活企業、院校和產業工人等要素潛能。航空工業3位來自企業生產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凌峰軍品分廠加工中心班長劉忠、中航鋰電生產調度邢京龍、航空工業陜飛部件廠鉚裝鉗工趙平提出建議,希望國家出臺高技能人才長效激勵政策,并為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出謀劃策,切實提高技術工人的政治、經濟、社會待遇和職業素質,為實現國家高質量發展、培育新時代產業工人貢獻力量。

  激活各要素潛能,合力培養技能人才

  我國裝備制造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急需各類技術技能人才。但企業產業工人緊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嚴重,已成為我國高端制造業發展繞不開的一個坎。

全國人大代表、中航鋰電生產調度 邢京龍

全國人大代表、中航鋰電生產調度 邢京龍

  提到現狀,邢京龍介紹說,企業為滿足產能經常是滿負荷運轉,對技能工人的技術和精力要求很高,所以產業工人主要靠年輕人補充力量,可是,畢業生到生產線上以后發揮技能作用不明顯,“成長的速度跟不上我們迫切的心情”,而且,進入企業后,帶來培訓壓力,更加削弱產能。

  隨著信息化發展和智能制造的推進,對產業工人的素質要求已然增加,例如高檔數控機床、智能裝備、數字化生產線等先進應用技術技能崗位對學歷要求已達到本科甚至研究生,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能人才,還要具備工藝、材料、管理等多重能力。

  三位人大代表都認為,技能工人成長直接影響著企業產能的釋放和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發展,目前人才培育的癥結,一方面是國家職業教育的環境亟待改善,另一方面是培育技能人才的路徑需要轉變。

  雖然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規模壯大、結構優化、素質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隊伍,但總量占比和總體素質還是與經濟高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都有較大差距。自2018年人社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以來,各地地方和學校也積極探索新型學徒制發展模式,但是趙平認為,企業在技能人才招聘、培養、使用等方面與職業大專院校信息溝通和聯系不緊密,而且,與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相比較,許多“三線企業”技能人才培養難、技能專業對口招人難、高技能人才儲備有限的現象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怎樣激活各要素潛能,通過合力以更好的方式培養技能人才?三位代表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在發揮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各自優勢的同時,緊緊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實現職業學校培養與企業用人的有效銜接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凌峰軍品分廠加工中心班長

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凌峰軍品分廠加工中心班長劉忠

  劉忠認為,現有的職業院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硬件投入不能夠或滿足不了培養高技能人材的條件和用人單位的需求,這種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所以這次兩會期間他提交了《關于加強高質量職業教育建設的建議》,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強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準入門檻的同時對相關院校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進行升級,提升教學質量。

  對于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趙平提到,過去招聘的技術工人都是技校生,動手能力比較強,因為他們學制是一年中“半年實習、半年理論課程”。如今,航空企業要求技能人員的起點都是大專以上,通常只有快畢業的時候才有6到8個月校企融合的實習期,“專業不對口和動手能力不夠”是主要需解決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陜飛部件廠飛機鉚接裝配鉗工

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陜飛部件廠飛機鉚接裝配鉗工

  趙平在《加快新型學徒制建設培養合格技能人才的建議》中提出,希望由國家相關部門、職業院校與企業三方出資建立校企培訓基金,并聯合簽訂培養協議,形成責任共同體。他還建議成立獨立的第三方職業專門評審委員會,對畢業生進行技能測評,更好對接企業需求,逐步達到“畢業即上崗”。劉忠也提出了相同思路,提出企業與校方建立“訂制”人才培育,根據企業的需求來牽引學校教學內容設置。

  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實際上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需求,但優秀技能人才的養成是一個長期學習和實踐融合的過程,激活各要素的潛能,建設新型學徒制,合力形成一體化的職業培養通道是三位代表都期待看到的未來。

  “把技術連帶敬業精神一并打包傳輸給新一代的年輕工人”

  新興產業工人們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年輕人的素質普遍比較高,學習和創新能力強,三位代表都指出,國家高速發展和航空產業的蓬勃給技能人才成長建立了很好的平臺,但是“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偏低,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不強,使得很多年輕人不愿進入技能行業。”邢京龍今年提出《關于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建議》就是希望從各個層面提升技能人才的社會認可度和待遇。

  對于幫助新一代產業工人理解工匠精神實際上就是幫助他們在成才之路上充分轉變思維理念,鼓勵年輕人站在更高的層次上考慮自身和企業發展并行的問題。技能人才的成長是一條漫長的路,趙平認為,除了技能上,有一個大的突破來自心理,“要把個人價值逐漸融入到企業發展中”。

  邢京龍認為:“人才培育的落腳點還在企業。”企業建立各種激勵機制,舉辦各類技能競賽都是為了幫助青年人樹立崇尚技術、踏實做事的理念。

  在趙平看來,工匠精神確實不是年輕人一時就能理解得了的,但是“在當學徒的時候‘害怕少學什么東西,就想方設法要把師父的東西全都學過來’,有了這股勁兒,慢慢從崗位上、從操作的活里頭去鉆研,就會發現樂趣,也會找到成就感。”邢京龍認為,一方面是鼓勵大家“把自己工作做好”,有了這個基礎下一步才是“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和創新,積極改進方式,找到工作亮點”,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對一百次、一千次,就是靠工作態度和作風,就是他理解的工匠精神。

  走入在一線工作的第30年,劉忠在與外國技術人員學習和比肩的過程中看見了中國技能人才的成長,也看見了差距。他認為從過去的手動到現在的數控,從機械到智能化,我們的技能人員和制造業一樣都實現了追趕、并跑和超越,但是一個優秀技能人才“首先要有一種對職業的熱愛,對自己從事行業和企業文化的認可。”在他看來,只有融入到自己的行業中,才會去鉆研和迸發活力。

  在趙平眼中,航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除了整個體系不斷完善,對每個產業工人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他告訴記者,在他們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有這樣一句話:“把人生融入到產品,把產品雕琢成藝術品的人,我們稱之為工匠,具有這樣精神的工匠,我們稱之為工匠精神。”趙平也認為,除了解決生產實際中的棘手問題,勞模創新工作室還有一個職責,就是“化解年輕人心里的障礙。”勞模創新工作室直接面對著生產一線,年輕人去學習技術,也時常會將自己內心的困惑向“師父們”傾訴,趙平說,高技能人才的職業成長通道確實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年輕人們會從我們身上看到,在堅持中成長,在成長中堅持。”

  正如劉忠所說,航空工業成立的眾多勞模創新工作室就是完成“工匠精神的擴大化”,一個人干的再好只能代表一個點,但是把我們的技術,連帶我們的敬業精神一并打包傳輸給新一代的年輕工人,從一個人的能量轉換成一群人的能量,就實現了從技術到對職業熱愛的傳承。

  無論是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牽引作用,還是工匠精神的培育,目的都是為了從技能人才自身出發,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支撐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代表們還認為,要從社會價值觀和輿論導向上積極引導,讓人們對技術工人的職業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在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圍。(吳瓊 劉文波 馬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