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进一出抽搐大尺度视频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AV麻豆不卡_日本簧片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人妻互换激情

航空工業的春天

新中國航空工業迎來發展的重大機遇
發布時間:2016年04月18日

 

吳大觀

吳大觀

1993年12月12日,“昆侖”發動機首飛成功

1993年12月12日,“昆侖”發動機首飛成功

殲10飛機

殲10飛機

新世紀以來,中國航空工業迎來發展的重大機遇。航空工業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以富國強軍為使命,堅持科學發展,堅持軍民結合,堅持自主創新,堅持深化改革,著力推進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國際化開拓,取得輝煌成就。自1999年實施重點型號工程以后,中國航空工業進入跨越發展的新階段,廣大干部職工按照黨中央新的戰略部署,以空前高漲的熱情,夜以繼日、激情奮戰,圓滿完成繁重的重點型號任務,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工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以殲10飛機為代表,實現了我國軍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以“太行”發動機為代表,實現了我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向第三代、從渦噴向渦扇、從中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空空、空地導彈實現了從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重大特種飛機實現了從無到有,直升機研制取得重大成果的一系列歷史性跨越,民機產業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機載設備和系統實現了升級換代,總計幾十個型號實現首飛、鑒定和設計定型,一大批先進航空裝備批量生產,使我國躋身于能夠研制先進的殲擊機、殲擊轟炸機、直升機、教練機、特種飛機等多種航空裝備的少數幾個國家之列。

我國航空工業的經濟規模和效益大幅提升。銷售收入由1999年的384億元上升到2008年的1669億元,增長3.3倍,年均增長18%,資產總額由1155億元增加到3178億元,增長1.75倍,利潤總額由-1.32億元到盈利73億元。非航空民品和三產增速加快,改革發展亮點紛呈,管理創新大幅推進,資本運作成效顯著,改革脫困扎實推進,自主創新碩果累累,黨的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航空工業軟實力快速提升,社會影響力持續上升,在抗震救災、奧運安保、亞丁灣護航、國慶閱兵等國家重大任務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短短10年時間,我國航空工業全體干部職工以航空報國為己任,弘揚精神,放飛思想,創新拼搏,攻堅克難,以改革發展的實踐繪出了一幅激蕩人心、催人奮進的壯麗畫卷。

在2008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上,林左鳴總經理全面闡述了中航工業確立的“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發展戰略。11月6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完成工商注冊,正式宣告成立。這是中國航空工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戰略性整合和專業化重組,對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的集團公司實行母子公司(事業部)管理體制,成立下屬專業子公司,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總部為決策中心,子公司和事業部是利潤中心和管理中心。總部功能定位為戰略管控、資源配置、統籌協調、績效監控。各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施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和經營風險,享有經營自主權,在集團公司授權范圍內享有一定的投資決策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等,并推進有條件的子公司整體上市。

2009年10月1日,中航工業自行研制的151架戰斗機組成12個空中梯隊參加國慶60周年大閱兵,相繼飛越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其中包括預警機、殲擊機、轟炸機、加油機、殲擊轟炸機、直升機、教練機等7個機種;空警2000、空警200、殲10、殲11、轟6H、殲轟7A、殲8F、殲7GB、直8K/直8KA、直9偵察型/直9武裝型和教8等15種機型。空中閱兵全面展示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實力,反映我國航空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空中閱兵裝備保障任務的圓滿完成,標志著中航工業正在由單一的裝備供應商逐步向航空武器的全價值、全壽命期的產品和服務商轉變。

2011年,走過一個甲子年的中國航空工業,站在國家民族發展歷史進程的高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建設航空強國,打造世界級跨國集團”的目標,完成從成長性競爭向國家化競爭的轉型,加快傳統國企向現代化跨國公司轉變,實現企業體制機制的新跨越;由跟蹤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實現航空科技發展的新跨越;由傳統產品和服務向全價值鏈的產業化、體系化發展轉變,實現軍民融合的新跨越。

殲10飛機龍騰東方

1998年3月23日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飛機01架在成都軍區溫江機場首飛成功。總設計師宋文驄,試飛員雷強。首飛成功后,中央軍委、國務院、國防科工委、空軍等領導機關發來賀信和賀電。

1986年1月2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準新殲擊機(殲10)立項并列為國家重大專項,內部代號為“十號工程”。至此,新殲擊機進入飛機研制階段。

為應對我國航空武器在世界軍事格局和周邊威脅環境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嚴峻形勢,使空軍到21世紀能夠裝備自行研制的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并使航空工業的設計水平、研制水平和管理水平大大提一步,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1999年到2008年這10年,中國航空工業歷經艱辛,突破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技術,成功研制了殲10飛機,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制了殲11飛機,不斷改進升級了殲8飛機,使我國殲擊機研制實現了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并已裝備部隊形成戰斗力。這些先進的第三代戰機,在捍衛祖國主權、保衛領空安全和支援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文革”10年后的中國航空工業遠遠落后于航空發達國家,中國空軍裝備性能比國外同期裝備落后,不能適應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防空作戰要求。面對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20世紀80年代初,以鄧小平為首的黨和國家第二代領導集體決策:“我們要搞一個新的性能好的殲擊機”,使空軍到21世紀能裝備我國自行設計的先進武器。這是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英明決策,也是幾代航空人的夙愿。中國航空工業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1985年,宋文驄主持組建了我國第一個航空電子系統研究室,突破數字綜合航空電子系統的國內研究空白。殲10研發的過程,也是不斷突破和邁向新目標的過程,包括:國內從未設計過的腹部進氣道,國內獨一無二水泡式座艙,我國第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鐵鳥”試驗臺,國內第一個高度綜合化航電武器系統動態模擬綜合試驗臺等。

1986年7月,國防科工局任命王昂為新殲擊機行政總指揮。時年56歲的宋文驄被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從重點型號立項開始,就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中央軍委、總裝備部和中國空、海軍首長、國防科工委等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多次到現場視察工作。1994年2月8日,春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視察成都所。他認真參觀重點型號全尺寸金屬樣機、飛控試驗室、計算機終端室,看望現場緊張工作的設計人員,高度贊揚成都所職工艱苦奮斗、頑強攻關的精神,向航空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職工祝賀新春。重點型號飛機首飛成功后,國務院、中央軍委特地發來賀電。199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來到成都所視察。江澤民總書記認真聽取了型號總設計師宋文驄關于飛機的研制情況、特點和性能匯報后,仔細參觀了全尺寸樣機,并饒有興趣地查看了樣機的座艙設計,他指著型號機樣殷切地說:“這個飛機是個寶啊!”

殲10飛機的研制工作貫徹“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以我為主、自行研制”的指導方針。為實現殲10飛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戰術技術要求,必須突破以數字式電傳飛機控制系統、綜合化航空電子與武器系統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等為代表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成都所的廣大設計人員在多年預先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大膽吸取先進國家航空發展的經驗教訓,對飛機總體布局、結構和系統進行了深入細致、嚴謹縝密的分析論證和技術攻關,攻克了一個個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殲10飛機全尺寸樣機的研制任務,并通過有關部門的評審,成為殲10研制中第一個重大里程碑。

作為新中國培養起來的航空制造技術和管理專家,楊寶樹精通飛機試制的每一個環節,對飛機各系統及其相互關系了如指掌。在重點型號飛機研制中,他是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在試制生產現場總是有一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拖著羸弱的身體來到重點型號飛機身旁,像撫摸自己孩子一樣撫摸著伴隨他無數個日夜的飛機,目光里流露出太多的眷戀,從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起,他就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航空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可病魔卻沒有讓他看到重點型號飛機完成定型試飛,最終裝備部隊。殲10首飛成功之際,一貫含蓄克制的許德忍不住縱情大哭。他是殲10飛機研制現場指揮部成員、辦公室主任、副總工程師。“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他為了型號飛機研制攻關,付出了畢生心血。” 這是成飛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廣亞對他的恩師許德的評價。

殲10飛機設計定型進行了集中大強度試飛。參試單位團結協作打響了殲10飛機設計定型試飛的攻堅戰,共進行調整、驗證試飛、改裝訓練試飛、定型試飛等共2000多架次,完成了性能、飛行品質、系統、載荷、發動機等設計定型前應完成的試飛項目。

2006年12月29日,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臺受命,分別以《中國殲10戰斗機正式列裝我軍航空兵》和《殲10戰斗機批量裝備部隊》為題,向國內外播報了我國自主研制的殲10戰斗機成建制列裝空軍部隊的消息。

殲10飛機是我國航空工業打基礎、上水平、跨時代的重要標志。飛機綜合性能要求高、技術創新最突出,跨度大,難度大,涉及100多個參研單位、20多個部委和行業的國家重點工程。殲10飛機研制是我國航空發展史上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協作面最廣的復雜系統工程。為了有效組織管理殲10飛機研制,制定了一系列跨行業、跨部門的設計師系統管理文件和程序,任命了十大試驗設施組負責人,編制了十大關鍵試驗設施研制網絡計劃,創造了一整套型號研制方法和風險決策機制,對殲10工程研制實行統籌規劃,統一指揮實施,按層次歸口管理。殲10工程現代管理體制的創建,不僅對確保工程各系統要求組織實施和工程目標的全面完成,而且對推動我國航空科技事業發展進步奠定了一個全新的基礎。

2007年2月27日,“殲10飛機工程”項目獲得2006年度國家唯一的科技進步特等獎。胡錦濤總書記為獲獎代表宋文驄頒發證書。宋文驄少年立志、航空報國、鍥而不舍,堅持自主創新,先后擔任殲7C飛機和殲10飛機的總設計師,實現了打造中國先進戰機的宏偉志向。幾十年來,為了國家的最高利益,宋文驄長期隱遁在絢麗紛呈的幕后,甘守寂寞,默默奉獻,將畢生精力投入祖國航空工業騰飛的偉大事業中。1998年3月23日,殲10飛機首飛。自那時起,宋文驄便將自己的生日改到了3月23日。“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誠于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于祖國的人。”宋文驄這個名字,將與我國自行研制設計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型號飛機一起。永遠閃耀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騰飛的史冊上。

“太行”峰蒼茫

2006年2月24日,《中國航空報》刊載一條振奮人心的新聞震動國內外。從日前召開的中國一航發動機事業部工作會上獲悉,我國自行設計的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太行”航空發動機最近通過技術設計審查,標志著我國從此跨入了第三代航空發動機研制國家行列,在自主研制航空發動機方面實現從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實現了從渦噴發動機到渦扇發動機的跨越,實現了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發動機的跨越,對我國航空工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意義。歷經18年的奮斗,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高度關注的“太行”發動機終于闖關奪隘,獲得了通向藍天的通行證。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黎明公司就接受了“太行”航空發動機驗證機關鍵部件的研制任務。原副總經理徐秉權親自掛帥,調集精兵強將,采用現代化先進工藝技術,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完成驗證機技術要求的全部考核內容,全部達到基本技術要求。這意味著我國已經掌握了“太行”發動機研制技術,完全有能力制造出核心機來。然而驗證機的研制成功,只是“太行”發動機坎坷研制道路的第一步。

1986年,鄧小平同志批示肯定發動機行業老專家發展渦扇發動機的建議。1987年至1993年,在原國防科工委和空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6年多的艱苦奮斗,動力所克服了基礎薄弱、條件不足等種種困難,完成了“太行”驗證機階段的研制工作,并以配裝我國一新型飛機的技術狀態轉入原型機研制。

在“太行”發動機決戰階段,時任中國一航副總經理的林左鳴親自到動力所坐鎮指揮,深入到忙碌的“太行”發動機裝配廠房,與全體參研職工共同加班,針對故障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劉高倬總經理也多次專程到動力所檢查布置“太行”發動機攻關工作。他斬釘截鐵地說:“太行發動機不論遇到多大困難,哪怕有一線希望,也要下定決心研制成功!”2005年3月6日,在動力所召開的“太行”發動機設計定型工作動員誓師會上,中國一航副總經理、發動機事業部主任林左鳴等領導為“太行”發動機技術攻關、試飛、試車、試驗、裝配五大戰區授戰旗并進行誓師動員。

持久壽命試車和長久初始壽命試車是對發動機使用可靠性最為苛刻的全面考核,總裝、空裝、中國一航領導多次強調要確保兩項試驗萬無一失。動力所成立了由總設計師張恩和為組長,軍代表參加的長試領導小組。“太行”發動機進入設計定型持久試車和長久初始壽命考核試車后,全體參試人員進入了決戰狀態,駐黎明公司總軍代表楊善惠,所長李勇、總師劉永泉,“太行”發動機總設計師張恩和等在每一個階段試車都親臨現場,及時解決和處理技術問題,做好長試組織工作。

2005年11月,“太行”發動機終于通過了設計定型前最后一道難關——長久初始壽命試車。40多天的試驗一次通過,獲得飛向藍天的“通行證”。劉高倬總經理說,“太行”發動機對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林左鳴副總經理表示,中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三代發動機,更重要的是一支隊伍成長起來了,精神凝聚起來了。“太行”發動機研制過程中所迸發和凝聚的精神,一定會鼓舞全行業不斷超越,去奪取更大勝利。

“梟龍”探索新戰機的研制之路

“梟龍”/FC-1飛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針對21世紀空中作戰環境,面向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由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資,成都所、成飛、中航技公司等單位研制的全天候、單發、超音速、多用途輕型戰斗機。

20世紀80年代末期,列裝殲7飛機的巴基斯坦空軍提出,希望中國航空工業在殲7飛機的基礎上,開發一種適應21世紀作戰環境,全天候、多用途的輕型戰斗機。1993年8月,航空總公司決定在對殲7進行改進的基礎上,開展“超7”研制。

1999年6月28日,中航技總公司和巴基斯坦空軍簽署《中巴合作研制超七/FC-1飛機合同》。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和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出席簽字儀式。

作為一種全新的殲擊機,“梟龍”飛機從簽訂研制合同到首飛僅僅用了4年時間;從凍結技術狀態到首飛成功只用了23個月;從設計發圖到首飛只用了13個月;從01架首飛到03架首飛僅僅相隔8個月,堪稱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奇跡。

2004年7月,該飛機正式命名為“梟龍”/FC-1戰斗機;巴方稱“Thunder/JF -17”(聯合戰斗機)“雷電”戰斗機。

“梟龍”FC-1飛機總設計單位為一航成都所,總研制生產單位為一航成飛。中國一航成立后,楊育中擔任項目管委會主任。

“梟龍”FC-1飛機研制中,參研人員發揚拼搏奉獻精神,確保研制進度,死守研制節點,參研人員從一開始就實行“611” 工作制。在“梟龍”FC-1飛機攻堅階段,甚至實行“711”、“712”工作制,為項目進展贏得寶貴時間。

2007年3月12日,首批兩架JF -17(聯合戰斗機)“雷電”戰機交付巴基斯坦空軍。3月21日,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出席“梟龍”戰機抵達儀式。穆沙拉夫在林左鳴陪同下登上“梟龍”戰機親自體驗。3月23日,在巴基斯坦國慶盛大慶祝儀式上,兩架涂有中巴兩國國旗的“梟龍”戰斗機首次在巴公眾亮相,進行飛行表演,引起外界極大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梟龍”戰斗機的研制,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個根據國際市場需求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國際合作項目。“梟龍”飛機自主研制,充分體現面向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的市場化思想觀念,克服了由軍方投資、工業部門研制的計劃經濟的傳統研制體制與模式。首次探索出一條以市場和用戶為牽引,參研各方面自籌資金,風險投入,開發適應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的新型戰斗機研發新路,開創了軍工采用市場經濟模式運作的新局面,是中國航空工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由技術引進轉向整機技術出口,積極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技術輸出力度的重要舉措和標志;是中國航空工業利用外資實行整機技術輸出,開拓國際軍機市場的一次成功嘗試與跨越。

2015年12月28日,巴基斯坦在卡姆拉舉行2015年度“梟龍”飛機二批第16架生產交付和完成首架“梟龍”飛機機體評估檢查儀式。中巴“梟龍”項目團隊憑著對“梟龍”項目的熱愛和忠誠,使項目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我國首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ARJ21支線客機誕生

在總結我國民用飛機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中國政府做出了研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渦扇支線客機的戰略決策。

1998年國防科工委組織研究我國民用飛機發展道路,根據市場需求,結合中國航空自身實力,向國務院上報了“支線起步”的民機飛機發展思路,提出研制新型渦扇飛機,并以此為核心編制了我國《民用飛機“十五”發展規劃》,并于1999年開始安排支持相關關鍵技術研究和前景準備工作。

2000年11月6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國防科工委宣布,中國將按照國際適航條例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渦扇動力新支線飛機。次日,劉高倬代表中國一航在航展上宣布,將組建按市場規則運作的新支線飛機項目公司,以我為主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研制和發展新型渦扇支線飛機。12月7日,中國一航新支線項目公司籌備組在上海成立,負責新支線飛機項目公司籌建工作。2002年4月30日,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關于審批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新型渦扇支線飛機項目建議書的請示》,新型渦扇支線飛機項目正式立項。

 

B-040

羅陽

羅陽

“新舟”600

“新舟”600

feisha

 

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機身對接下線。

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機身對接下線。

2002年9月,中國一航在西安成立有15家股東單位組成的項目公司——中國一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作為新支線項目的責任主體和經營主體。

2003年11月,新支線項目通過由國防科工委組織的預發展階段評審,轉入發展階段。12月20日,新支線飛機在上飛、沈飛、成飛、西飛4家飛機廠同時開工。

面對艱巨的設計任務,一飛院廣大參研人員超常拼搏,連續實行611工作制。2004年1月開始,開展了對預發展階段遺留的36項技術問題的攻關,并完成了氣動布局優化、深失速、畸變、氣動部件優化和測力測壓與測鉸鏈力矩等氣動試驗,開展了新材料、新結構和特殊部件等結構試驗。8月完成詳細初步設計。

2006年8月12日,中國一航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指揮部在北京正式成立。9月9日,首架ARJ21飛機前機身段順利交付。為了滿足民機保障條件需要,9月13日,上海民機大場基地建設項目正式開工。10月31日,中國一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與上海電氣租賃公司簽訂30架ARJ21-700新支線客機的意向訂購合同。11月23日,首架ARJ21飛機發動機吊掛交付。12月20日,首架ARJ 21飛機機頭在成都交付。ARJ21飛機在設計上實現了國內100%的自主化,各項指標達到國際同類飛機先進水平。2007年3月7日,首架ARJ21飛機最大的部件——機翼與中機身段在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交付。3月13日,首架ARJ21的最后一個部件——尾段在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交付。3月20日,首架ARJ21飛機在上海開鉚總裝。6月28日,首架ARJ飛機實現全機對接。12月14日,飛機結構強度研究所成功完成ARJ21-700飛機全機靜力試驗首項試驗。12月21日,首架由中國自行研制生產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700新支線飛機在上海飛機制造廠總裝下線。深圳鯤鵬航空公司訂購100架ARJ21飛機。至此,包括7月2日與老撾簽訂的2架ARJ21-700飛機購機意向協議,ARJ21飛機已經獲得173架訂單。

2008年3月20日,中國一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與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ARJ21飛機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并簽署10架訂單。

2008年4月2日,在中國民用航空局在西安召開的2008年中美雙邊適航高層管理會議上,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適航官員表示,FAA歡迎并可以受理中航商飛通過中國民航局(CAAC)向FAA提出的ARJ21-700飛機型號合格證(TC證)申請。FAA將按現行有效的運輸類飛機適航標準對ARJ21-700飛機開展影子審查。

2008年11月28日,中國自行研制生產的首架噴氣式支線客機首飛成功。試飛員趙鵬、陳明、趙生,ARJ21系列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ARJ21-700總設計師陳勇。

2009年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考察西飛公司,強調大力支持和推進國產支線飛機發展。

2009年,ARJ21-700飛機首次成功實現從上海至西安閻良轉場飛行,項目研制全面進入試飛階段。2010年1月18-24日,ARJ21-700飛機103架機成功完成高寒地面試驗和高寒飛行試驗。這是ARJ21-700飛機按照適航條例進行的第一項驗證項目。2011年1月11日,ARJ21-700飛機103架機圓滿完成高寒補充試飛。

2015年11月29日,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ARJ21-700新支線飛機從上海飛往成都,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這是繼11月2日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后,我國航空工業又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走完了噴氣式支線客機設計、試制、試飛取證、生產、交付全過程,具備了噴氣式支線客機的研制能力和適航審定能力。

從“新舟”60飛機首飛到“新舟”700飛機研制

2000年3月2日,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改進的“新舟”60飛機首飛成功。總設計師呂海,試飛員鄧友明,徐鵬德。1999年3月2日,西飛開始實施運7-200A飛機“精品形象工程”計劃,對飛機外形、駕駛艙布局、內裝飾、觀察窗等進行重新設計制造,使飛機外觀質量和舒適性大大提高。6月18日,中國民航總局批準“新舟”60作為運7-200A飛機的商業名稱。

2000年3月12~14日,“新舟”60飛機進京表演。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李嵐清,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鄒家華、許嘉璐、蔣正華以及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在北京參加全國人大、政協“兩會”的部分代表觀看并乘坐了“新舟”60飛機,認為該機是比較適合我國支線航空運輸的飛機。四川航空公司當場簽訂5架“新舟”60飛機合同。2009年8月21日,張德江副總理在延安機場乘坐幸福航空公司的“新舟”60支線客機。

2002年3月16日,“新舟”60飛機市場和產業化工作匯報會暨飛機租賃合同簽字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深圳租賃公司與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簽訂購買3架“新舟”60飛機的合同,武漢航空公司與深圳租賃公司簽訂租賃3架“新舟”60飛機合同。4月16日,武漢航空公司接收首架“新舟”60飛機,這是我國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首次以租賃方式進入市場。2004年12月5日,“新舟”60飛機首次進入九寨—黃龍機場,完成高原飛行。10月31日,奧凱航空公司訂購30架“新舟”60飛機,用于開發東北、華北、西北地區以及中部地區的支線航空運輸業務;中航技收購30架“新舟”60飛機。

2008年10月9日,中國新一代渦槳支線客機——“新舟”600首飛成功。總設計師呂海、試飛員鄧友明、袁志鵬,這標志我國渦槳支線飛機研制又跨上一個新臺階。6月29日,首架“新舟”600飛機在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總裝下線,正式移交試飛站。11月14日,“新舟”600飛機前機身靜力試驗L521DH情況100%極限載荷試驗在中航工業強度所圓滿完成。11月4~9日,中航工業組建后首次亮相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新舟”600等機型在航展現場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

2015年8月18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在西安閻良舉行“新舟”700飛機市場啟動發布會。會上宣布新型渦槳支線飛機(“新舟”700)項目市場工作全面啟動,并與奧凱航空、幸福航空、巴戎航空、國銀租賃、招銀租賃、重慶通航融資租賃、保利科技等11家客戶共簽訂了185架訂單。這是繼2013年12月19日正式宣布該項目全面啟動研制工作以來又一重大里程碑,標志著“新舟”700飛機研制即將轉入工程發展。隨著“新舟”700的推向市場,中國民用飛機“一干兩支”譜系羽翼漸豐。

作為70座級的新一代渦槳支線飛機,“新舟”700飛機項目啟動以來,已圓滿完成飛機的概念定義和頂層設計工作,飛機設計方案和設計參數已經凍結,飛機研制即將轉入工程發展的全新階段。按照預期,“新舟”700飛機將于2016年完成部裝、2017年總裝下線并首飛,2019年完成適航取證并開始交付用戶。

努力研制新一代高級教練機

由于第二代戰斗機不斷改型,第三代戰斗機開始列裝,根據我國教練機搭配情況,為了適應我軍飛行訓練的需要。中國一航研制了“山鷹”高級教練機。中航二集團研制了“獵鷹”L15高級教練機,標志著我國教練機開始邁入世界先進水平。

1992年5月,貴航開始構思發展新一代教練機,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按照“一次論證、分步實施”的原則,提出了研制方案。2002年3月14日,中國一航黨組決定將“山鷹”高級教練機研制項目正式立項,并將其納入中國一航發展戰略,列為重點型號項目。在國家沒有立項的情況下,以一航貴航為研制投資主體,按“共同開發、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原則,加快“山鷹”高教機研制步伐。

“山鷹”飛機從2002年3月正式投入研制到2003年12月17日實現首飛,研制時間僅用21個月。面對巨大的挑戰與風險,“山鷹”飛機研制項目團隊充分發揮了貴航的整體優勢。型號總指揮部精心策劃、運籌帷幄,“向管理要時間,向科技要時間,向潛能要時間”確定了設計發圖、開鉚、部裝交付、總裝首飛四大戰役,要求所有的參研單位“確保后墻不倒,按期攻克”。

2003年12月13日,“山鷹”01架機成功首飛。2004年4月1日,03架機成功首飛。

2005年12月22日,“山鷹”飛機通過中國一航組織的技術鑒定。2007年4月,“山鷹”高教機獲得國家批準立項研制。2007年5月正式轉入批量生產。

“獵鷹”L15高級教練機是由洪都公司根據中國空軍的急需,瞄準當代國際高級教練機技術水平,依靠廠所合一的優勢,通過企業先行投入,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超音速噴氣教練機。

自1998年起,洪都公司就開始自籌資金,自主研制L15飛機。2001年2月,洪都公司董事會正式立項研制L15飛機。2003年1月,國防科工委批準L15高教機出口產品立項研制。洪都公司在較短時間完成L15飛機總體方案設計論證和詳細初步設計。在研制過程中,洪都公司采用數字化設計并行工程,通過采用IMAN管理系統搭建的信息平臺,實現在電子樣機上建模、打樣設計、可行性分析和成附件協調等工作,并通過該系統提前介入,實現設計與制造工藝并行,大大縮短飛機研制周期。

2004年12月L15高教機完成詳細設計發圖工作。2005年研制工作轉入樣機制造階段。2005年9月29日完成飛機總裝。

2006年3月13日16時26分,L15 01架原型機在洪都集團進行首次試飛。執行首飛任 務的是首席試飛員張景亭和楊耀。首飛獲得圓滿成功,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為了滿足L15高級教練機系列化發展的需要和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需要,中航二集團決定加快“獵鷹”高級教練機(L15)研制,2006年11月決策投產03 / 04架飛機。2008年5月10日,L15 03架機成功首飛,并于11月參加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并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

研制中國的大飛機

發展大型客機項目,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新時期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工程。2007年,溫家寶總理視察西安閻良飛機城。他勉勵航空人要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挑起大飛機研制生產的重擔,讓自主研制的大飛機早日飛上藍天。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國家大型客機項目正式啟動。2008年5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考察一飛院時強調:“研制大飛機是幾代航空人共同的夢想。現在,千載難逢的機遇歷史性地落在我們身上,我們就一定要勇于承擔,以百倍的努力完成好黨和人民的重托。”“早一天讓中國的大飛機飛上藍天!”

2009年,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大型客機項目工程樣機在成飛開工。12月25日,中航工業研制的大型客機C919機頭工程樣機主體結構交付。中國商飛和中航工業積極探索“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共同推進C919客機研制工作。C919大型客機項目總體技術方案深化、機頭工程樣機研制、國內外供應商選擇、國產材料研制、關鍵技術攻關以及保障條件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

2013年1月26日,我國自行研發的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運20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運20的首飛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后第四個能夠研制大型運輸機的國家。

2015年11月2日,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架機在上海總裝下線,進入地面試驗狀態,預計于2016年首飛。從此,我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掌握研發制造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C919歷時7年設計制造,是中國人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追夢大飛機的新的里程碑。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廣大參研單位和人員表示 熱烈的祝賀。希望大家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精益求精,扎實做好首飛前的準備工作,為進一步提升我國裝備制造能力、使自己的大飛機早日翱翔藍天再作新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希望繼續發揚拼搏進取精神,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集全國之智,聚萬眾創新,不斷提升我國大型飛機自主研制生產能力,完善現代民用飛機產業體系,為增強高端裝備制造實力、建設制造強國作出新貢獻。

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在研最大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研制取得重大進展,2016年將完成總裝,并力爭實現首飛。

吳大觀為航空事業奉獻赤誠之心

吳大觀一生致力于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航空發動機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種型號的發動機,并培養了幾代專業人才。為航空發動機的設計研制和促進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9年3月中旬,中航工業黨組號召全集團開展向“我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學習活動。6月2日,胡錦濤總書記高度評價吳大觀是愛黨愛國、無私奉獻、報國有成的典范,要求認真總結、宣傳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7月初,中共中央組織部做出決定,追授吳大觀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號召廣大共產黨員向吳大觀學習。9月14日,吳大觀同志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中航工業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全集團深入開展向吳大觀學習活動。全國各地、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掀起學習宣傳吳大觀的熱潮。

吳大觀生前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他一生自覺接受黨的教育,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他連續46年堅持每年多交黨費,臨終前又將10萬元積蓄作為黨費一次性交給黨組織。對此,他認為這是“出自個人對黨的崇敬,對共產主義的向往;并想到我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個窮國,邊遠山區還有得不到溫飽的老百姓,還有上億的孩子得不到教育。”他表示,自己所繳黨費對于黨的事業和國家經濟建設是微不足道的。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應該為黨和國家分憂解難,盡自己所能多做一點貢獻。他一生用行動實踐“人生是施與不是索取”的人生格言。他生活儉樸,但為救濟農村貧困地區失學兒童、表示對失學兒童的一片愛心,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他向大學、中學母校以及社會慈善機構捐款總數超過20萬元。

吳大觀一生為祖國航空工業奮勇拼搏,在他九十高齡時寫下了這樣的人生感言:“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繼續為我們的航空工業盡心盡力,為實現今生‘航空報國’的夙愿,奉獻一顆赤誠的心。”

羅陽用生命踐行航空報國誓言

2012年11月24日,我國首批“飛鯊”殲15艦載機在首艘航母“遼寧艦”上成功完成起降飛行試驗。2012年8月,“遼寧艦”入列時,海外媒體預計中國艦載機成功應用至少要一年半,但沒有想到兩個多月后“飛鯊”就成功實現了起降試驗。這是我國國防建設的一次歷史性跨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這一刻舉世矚目,令國人歡欣鼓舞。然而就在第二天就傳來噩耗,中航工業沈飛發出訃告:2012年11月25日12時48分,中航航空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特級專務、副總經理,中航工業沈飛董事長、總經理,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羅陽,在大連執行艦載機著艦/起飛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享年51歲。

羅陽的去世震驚了國人。

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囑中辦值班室傳達,對羅陽同志不幸逝世表示悼念,向家屬表示慰問,送別時請代送花圈。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通過秘書打來電話,轉達對羅陽同志的深切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并親自致函遼寧省委、省政府。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社等新聞媒體對羅陽殉職的消息相繼進行報道,稱羅陽是為我國航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楷模,是為國奉獻的當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我們需要發揚羅陽無私奉獻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勇于進取的追求。為我們失去了一位優秀干部、優秀黨員、卓越的航空驕子而感到深切的悲痛。  

1982年參加工作的羅陽,一直工作在航空工業設計與研制生產一線。他沉穩低調、質樸務實,做事不居功、行事不張揚。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卓越功勛,鑄就了“航空報國”的不朽豐碑。羅陽同志愛黨愛國、熱愛航空,為黨的航空事業發展建立了卓越功績。他理想信念堅定,對黨無限忠誠,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始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獻身航空工業三十載,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奉獻給黨和國家的航空事業,用生命踐行了“航空報國”的錚錚誓言。特別是在殲15艦載機試驗試飛的過程中,他親自帶領團隊,克服異地管理、技術復雜、資源緊張的巨大困難,大力支持試飛試驗工作高效開展,多次陪同上級領導到航空母艦實地考察、解決問題,默默忍受著病痛折磨堅守一線,和大家一起超常工作,守望著他魂牽夢繞的殲15艦載機成功著艦、滑躍起飛。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成功起降,這是我國海軍和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羅陽同志為此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但他卻倒在了任務完成的那一刻。

羅陽同志的一生功績卓著,先后榮獲殲8系列飛機首飛三等功、重點型號系列飛機首飛二等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文化管理企業家獎、國防科技工業創新領軍人物、中央企業優秀思想工作者、中航工業“航空報國金獎”、中航工業航空報國杰出貢獻獎、中航工業優秀領導干部、中航工業優秀共產黨員、中航工業總經理特別獎、中航工業優秀經營領導者、遼寧省勞動模范、遼寧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眾多榮譽稱號。

逝世后,羅陽同志被評定為烈士,被追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航空報國英模等榮譽稱號。中航工業在全集團深入開展向羅陽同志學習活動,緬懷羅陽精神,學習羅陽的優秀品質,激勵航空人為實現航空強國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