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航空工業沈飛鄭秋菊榮獲由全國婦聯授予的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成為航空工業年度唯一獲此殊榮的女職工。
鄭秋菊,中共黨員,沈飛線束廠線束工段工段長,技師。她曾先后獲得沈陽市首席工人、航空工業技術能手、沈陽五一勞動獎章、沈陽市特等勞動模范、遼寧省三八紅旗手標兵、航空工業優秀共產黨員等幾十項榮譽稱號。
鉆研造就更好的自己
從小聽著飛機轟鳴聲長大的她1994年8月以優異的成績走進沈飛線束廠。如果把飛機電纜比作飛機的神經,那么線束敷設就是排布飛機的神經系統,這對于飛機來說至關重要,因而鄭秋菊她們被比喻為飛機的“外科醫生”。從事電纜制造的這些“外科醫生”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操作水平,而且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來面對細如發絲、千絲萬縷的導線。
剛到沈飛,鄭秋菊就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僅用了7個月就掌握了電纜加工技術。由于出色的表現,她先后被公司派往美國、加拿大等世界一流的航空制造公司學習先進的電纜加工技術。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和她的團隊參與國產民機生產線的建線工作并順利完成任務,因此她和團隊被評為全國先進女職工集體和個人。
她在沈飛公司工作已有23年,從一名技術工人成長為工段長。如今線束工段已發展為擁有員工163人的大團隊,其中女職工占比90%。在這個“娘子軍團”中作為領頭羊的她不僅在思想上保持著中共黨員的先進性,在工作上也始終堅守一絲不茍、善于鉆研,打破常規、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創新保持團隊戰斗力
“只有不斷創新,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民機電纜工藝復雜、加工難度大。金屬編織的電纜如何搭接,如何保證電纜的抗干擾性和安全接地保護?這一難題一直困擾著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琢磨和反復試驗,他們最后想出了“雙向定位”辦法,就是把殼體和電纜屏蔽層連接在一起,這樣既保證了電纜抗干擾的連續性又保證了金屬殼體的接地保護,順利解決了生產瓶頸問題。
隨著生產的不斷深入,新的難題依舊接踵而來:穿墻屏蔽引線太粗,與它連接的元器件無法安裝等等問題都是攔路虎。鄭秋菊帶領團隊創新實踐,最終把導線與編織引線對號入座準確連上,再在導線的另一端壓上相應規格的配件,難題迎刃而解。這兩種加工方法被大家夸為“金點子”,后來編制到項目加工工藝規范中,為后續的加工生產贏得了寶貴時間。
為了適應全新的生產經營模式,作為工段長,她大膽改變傳統的生產組織方式,推進班組細化管理與考核。她預先摸底研究一系列應對方案,經過幾番努力,把方案變成現實。她先把組織機構根據電纜加工流程,結合飛機系統以及應對物料缺件的影響,重新詳細劃分為一個劃線工段為前序,兩個總裝工段為后序的全新基礎組織結構;再依據公司用工的性質和電纜加工的特點對工段所屬的班組重新進行分工,使劃線工段的班組與總裝工段的班組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以解決后續更改、對接、排故等一系列問題。
航空夢需要持久努力
“如果說黃山之美在峰回路轉,西湖之美在風起波生,那么我們航空人之美,就在于面對使命勇于擔當、面對困難敢于創新、面對任務甘于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鄭秋菊如是說。
有時候面臨大量的臨時計劃、設計更改和終點開關返修任務的高度交叉,更容不得絲毫退縮,只能迎難而上。一次次臨危受命,一次次攻堅克難,女工們每天都在飛機上摸爬滾打,晚上工作到10點是常事兒,每天無論更改到多晚,第二天都要照常上班。
鄭秋菊說,航空人要始終秉持著面對使命勇于擔當,面對困難勇于創新,面對任務甘于奉獻的理念,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是第一位的。而面對成績她卻說:“我們并沒有那么重要,我們心里想著的只是把手頭的每一件事兒做好。我也只是團隊中的一員,團隊中的姐妹們為了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崗位放棄了很多很多!”
也正是她燦爛的笑容,陽光的心態,堅定的信念,使她帶領團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王偉偉 高殿海)